行業資訊
一、產品定位與常見類型
壓力表按工作原理和用途大致可分為:
-
彎管式(Bourdon)機械壓力表:適用于一般工業液體和氣體的壓力測量,耐用、性價比高;
-
隔膜式壓力表:適合粘稠、有腐蝕性或易結晶介質,隔離介質與測量機構;
-
小巧型/薄膜(Capsule)壓力表:適合低壓、小量程測量;
-
數字式壓力表:便攜、讀數直觀,適合檢驗與過程監控。
了解型號與用途有助于把握質量評估的基準:不同類型的設計重點不同,不能簡單以“外觀”判斷性能。

二、關鍵質量要素(從內到外)
-
機械結構與材料
-
彎管材質通常為黃銅、不銹鋼或合金鋼;對腐蝕性介質應優先選用不銹鋼或帶隔膜的結構。
-
表殼、表鏡與連接口的材料與表面處理(防腐鍍層、噴丸等)直接影響長期可靠性與防護等級(防塵、防濺)。
-
-
測量元件與精度
-
測量元件的加工精度、熱處理與裝配公差決定儀表的線性度和重復性。
-
精度等級(如0.1、0.25、0.5等)應與工藝控制需求匹配,不可盲目追求高精度以致成本浪費。
-
-
密封與耐壓性能
-
密封材料(如氟橡膠、丁腈等)需與被測介質兼容,防止泄漏和失效。
-
每臺壓力表應有明確的超壓承受能力和安全余量,關鍵工況下建議選用帶安全裝置或過壓保護的產品。
-
-
加工與裝配工藝
-
關鍵零件的數控加工、熱處理與裝配環境(潔凈度、溫濕控制)影響長期穩定性。
-
生產過程中的檢測設備(如標準壓力臺、自動校驗臺)是保證一致性的核心。
-
-
出廠檢驗與可追溯性
-
合格出廠檢驗應包括示值誤差、耐壓試驗、泄漏測試與外觀檢查。
-
良好的質量體系會為每件產品保留檢驗記錄與批次信息,便于事后追溯與維護。
-
三、性能測試與質量判定
在現場驗收或日常檢修時,可按以下步驟快速判定壓力表質量狀況:
-
外觀檢查:表盤、指針無撞擊變形,表鏡無明顯劃傷,接口螺紋完整無缺陷。
-
示值校驗:在已知標準壓力下比對示值誤差,檢查線性和重復性。
-
泄漏測試:接入恒壓氣源,觀察接口與表本體是否有持續泄漏。
-
振動與沖擊響應:在振動環境中觀察指針抖動與回零情況,判斷指針鎖死或滯后問題。
-
環境適應性:高溫、低溫或腐蝕性介質下使用時,觀察密封件與外殼的適配情況。
四、常見故障與維護建議
-
指針不歸零/跳動:可能因內部機械卡滯或彈簧疲勞,建議清洗與更換彈簧元件或校正。
-
讀數漂移:長期使用導致彈性元件松弛或疲勞,需做標定或更換測量元件。
-
接口泄漏:檢查密封墊片與螺紋配合,必要時更換密封件并按規定扭矩安裝。
-
表鏡起霧/進水:防護結構失效或環境密封不良,應提升防護等級或使用防霧玻璃/高防護外殼。
日常維護建議:定期校準(依據使用頻率與工況,一般建議半年或一年一次)、保持安裝位置避免強振動、采用阻尼器或充液表以應對脈動工況。
五、選購與工程應用建議
-
明確工況先行:在選型時優先確認被測介質、溫度、壓力范圍、精度需求及是否存在脈動或腐蝕性介質。
-
選擇合適的量程與余量:量程避免長期接近滿刻度,通常建議滿刻度為最大工作壓力的1.2–1.6倍。
-
材料與防護等級:腐蝕性或戶外環境選不銹鋼表殼與更高IP等級。
-
校準與售后:優先選擇有完整出廠檢驗記錄與校準服務的供應商,便于質量追溯與周期性維護。
-
備件策略:對關鍵工藝點配置備件與替換件,縮短故障響應時間。
評估“天康壓力表質量”應從材料、測量元件、制造工藝、檢驗可追溯性與售后保障等多維度進行判斷。正確的選型、規范的安裝與定期校驗是保證測量準確性與設備安全的關鍵。對于工程應用,建議以工況為核心、以可靠性為第一選擇,結合合理的備件與維護策略,最大化壓力表在運行中的穩定性與使用壽命。